教师风采
以数据为舟 以创新为帆
——记湖南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刘东海
以数据为舟,渡创新之海;以师者为光,照科创之路。二十年躬耕不辍,他既是点燃火种的引路人,更是风雨同行的守护者。
——题记
刘东海,男,湖南湘潭人,博士研究生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
在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内,键盘敲击声昼夜不绝。空调的低鸣与挂钟的滴答声,时常被此起彼伏的热烈讨论所淹没。几十台电脑屏幕映照着一张张专注而年轻的面庞——这里是学校创新创业团队长期坚守的“战场”,也是刘东海教授二十余年来倾注心血的地方。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核心成员、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,他始终深耕数学建模与创新创业教育,带领一批批学生从实验室走向真实的双创实践一线,成功孵化出多家科技型与服务型初创企业,培养出“小平科技创新团队”“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”“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获得者”等众多优秀人才。他不仅是学生创新创业路上的引领者,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坚定的陪伴者。
一、深耕教学:构建“三融”育人体系
凌晨两点,创新创业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,刘东海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,热烈讨论“拍照赚钱”任务定价模型。这样的深夜研讨,已成为他二十年教学生涯中的常态。“数学不是冰冷的公式,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。”秉持这一理念,他构建了“融价值塑造、融学科交叉、融实践赋能”的课程教学模式,主持3门省级精品课程,其中《创业基础》与《概率论》被学生誉为“金牌课程”。“刘老师的课总让我们‘触电’。”学生董月蓉回忆道,他常以“恋人相遇概率”阐释随机过程,用“共享单车调度”演绎优化算法。这种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,让抽象的数学变得有温度、可感知。近年来,他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、“金种子”杯大学生创业大赛、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累计获奖80余项。所指导的“小平科技创新团队”曾走进人民大会堂,接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颁奖,成为学校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团队。
二、科研反哺:搭建成果转化“立交桥”
“论文要写在实践案例上,课题需做在实际需求中。”刘东海始终强调科研的实践导向。
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10余项,发表SCI论文30余篇,却更看重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。他所带领团队开发的“灾害应急管理与预测模型”已被多家财产保险公司采纳,相关保险精算成果获得金融机构应用;提出的基于不确定集多属性决策方法被同行引用260余次,广泛用于投资决策、可再生能源评估及灾害风险评估等领域。“刘老师教会我们‘用数学眼光看世界’。”创业学生代表杨岳这样评价。在刘东海的推动下,学校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,逐步形成“地-校-院”三级联动体系。他主持撰写的《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重整高等教育》获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,其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也获《光明日报》《中国教育报》等媒体专题报道。他累计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金、银、铜奖8项,指导学生创办的企业迅速成长为高新技术公司,为社会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。
三、全程陪伴:做创新创业路上的“灯塔”
“凌晨三点收到刘老师对创业项目的修改意见是常事。”“御网卫士”团队成员张宇感慨道。这支最初从数学建模竞赛走出的网络安全团队,如今已承接政府与企业订单,其服务事迹获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。刘东海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“五个一”陪伴机制:每日一次线上答疑、每周一场创新讲堂、每月两次创业沙龙、每季一次项目路演、每年一期训练营。“我放不下我的学生。”这句朴实的话语,成为他二十年来持续陪伴学生团队的最佳注脚。2017年9月,刘东海的孩子出生,喜悦之余,繁忙倍增。“那段日子几乎每天都在奔波中度过,两边都要顾,哪边都放不下。”即便肩负初为人父的责任,他也未中断团队的日常培训。学生杨岳的“金菌”创业计划书,经他连夜召开视频会议、反复修改多稿,最终荣获“金种子杯”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金奖。作为一名数学教授,刘东海从数学视角破解“创业密码”,探索出“将实验室转化为孵化器”的有效路径,成功孵化包括“特利得”在内的多家学生科技企业。
四、高远追求:锻造新时代“数智工匠”
“中国式现代化亟需既懂理论又能实战的创新人才。”站在前沿交叉学院创新创业实验室的荣誉墙前,刘东海指着团队成员去向图介绍道。二十年来,团队中20%的学生进入中科院、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深造,其余多数入职字节跳动、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核心技术岗位。他培养的研究生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。荣誉背后,团队的创新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“万事开头难”,刘东海以这五个字总结团队的初创时期。最初,团队没有实验室,只能借用学院的公共空间,多人共用一台电脑进行实操。“当时连空调都没有,学生们不眠不休奋战几个昼夜后,只能忍着炎热打地铺休息。全凭对数据科学的一腔热爱坚持下来。相比以往,现在的条件真的好太多了。”他感慨道。面向未来,刘东海目光坚定:“要让更多孩子通过数据科学理解国家战略。”目前,他正带领团队全力攻关“双碳”目标下的能源优化模型,并计划面向全校推出“数据科学+创业实践”项目招标,让更多感兴趣的学生体验数学赋能创新创业的实践魅力。
从粉笔板书到智能算法,从课堂讲授到服务学生创新创业,刘东海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,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。正如他所说:“教师的光热,不仅在于照亮学生前行的路,更在于点燃他们照亮他人的火种。”在这位坚定“陪伴者”的身后,一批批新时代“数智工匠”正茁壮成长,将创新的论文写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。